事件描述
近日,北京市交通委开展“提升出租汽车服务质量集中整治行动”,要求各出租汽车企业加强管理,引导驾驶员在节假日、恶劣天气保持良好车况,保持95%以上的出车率,还公布了相应的处罚措施。然而,光靠“整治行动”,仅仅是治标,却难以治本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,公共治理从来都不缺“命令”和“罚单”,缺的是针对性、可行性与执行力。
打车难在很多城市并非是出租车供不应求,而是出租车服务质量出现了问题,由此看来,把板子打在出租车公司和出租车司机身上似乎合情合理。然而,从出租车司机的角度看,物价上涨、油价高企,不少公司还上调“份子钱”,司机收入大打折扣,而下雨天、早晚高峰、节假日等,正是交通拥堵最为严重的时候……凡此种种,使出租车司机的运营面临几乎无利可图的困境,其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。
相关评论
《人民日报》:打车难要标本兼治
要解决打车难,必须标本兼治。既要改善出租车运营的管理,又要完善城市配套功能。出租车从根本上来讲是一项公共服务,这就需要政府、市场双管齐下,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,也要发挥市场这只“看不见的手”的作用,推动出租车运营模式的改革。要完善出租车管理中的激励机制、监督机制,激发、调动出租车司机的工作热情,规范他们的运营行为。此外,城市交通拥堵、下水道排水不畅等城市管理问题也要设法加以解决。